高教深耕計畫系列講座─楊乃璇「去的遠,才知道家在哪裡。」

北市大專題講座這次很榮幸邀請到小事製作的藝術總監楊乃璇,來到校內與學生們分享自身的人生經驗、出國所看到不同的視野環境,以及在巴黎駐村時紀錄照片中的每一則故事。 乃璇一開始提問台下的學生們:「你們認為做自己的代價是什麼?」當有人回答:「做自己就是沒有任何顧慮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發現:其實好難。 身為主講人角色,乃璇把自己的身分放得很低,說明自己其實不重要,重要的事是「我為什麼會成為現在的我」。 學生們跟隨文字中的時光機,跟著乃璇回想起:當時,為了夢想中能見到喜愛的演員Keanu Reeves,開始認真學習英文;因為教導數間學校的表演藝術科,開始碰觸學習街舞,為了能更貼近學生們真正好奇想學的事情;當初所做的打工,是為了平衡表演的開銷。 這些主題其實都離我們不遠,學習、教課和打工,當事情開始的企圖不一樣時,它最終的模樣便會不同,而這也會造就每一個不同型態的我們。 乃璇開始播放一張又一張在巴黎駐村時紀錄的相片,因為從小學習美術,對於色彩、服裝、建築的觀察特別敏銳,看見People with attitude 的特輯,看到一位小男孩搭著地鐵時扮著鬼臉,乃璇說到儘管那天行程再如此繁忙,那個小孩卻made her day;看見一群阿公阿嬤們觀看美術館畫作時,我們談論到觀賞藝術的年齡層,許多的活動總是在既定的認知下才能形成,但真的是這樣嗎?值得繼續思索;看到Dior廣告看版與正常人的比例對比,藝術與時尚跨界的可能性有多少。 在國家文化差異的不同中,台灣團隊要如何在一個團隊執行下,找到更多在台灣開創藝術跨界的可能性、拓展藝術觀賞的年齡層的可能性,以及這座小島找到「能出去」的方式。 這場座談會聊的事是藝術、是生活,但更重要的事,筆者認為是在自己身上的生命課題,例如:面對事情的態度、打開感知的敏感度,以及保持學習的謙虛態度。 身在學校體制內的我們,需要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找到屬於每一天的新樂趣,何況只是新的髮型、衣服搭配的不同風格、嘴上擦著新買的唇色口號,因為一個人真正的美不是外在的表現,它是從內而外真正所散發的自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時常會羨慕國外舞者的樣態,或許差別的就是我們的「辨識度」。 在你的年紀有些事你做不了,而有些事也只有你現在才能做,當一個想法萌生時,最後只有兩個結果:「做」與「不做」。身在這個世代的我們,我們老是在等一個成功的範本,但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我們所想像的藝術家是什麼模樣?繞過了世界一圈,走得越遠,你越能找到家在哪裡嗎? 乃璇老師從一開始給予我們的自由,其實就是讓我們開始在學習—做自己。 最後無論這個世界變化成什麼模樣,不要忘記成為你自己喜歡的模樣,因為那才是最重要卻容易被遺忘的事情,阿對了,當別人稱讚你的時候,記得說謝謝。 謝謝乃璇老師:)這些種子彷彿灑在我們的心中,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它正在一點一點的成長。

執行單位:舞蹈學系
活動日期:2023/04/11



臺北市立大學 版權所有 © 2020 University of Taipe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