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訊–基頻錯誤更正碼簡介與台灣發展太空產業的重要性」

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楊哲明校友在原本該好好休息的週末回到他熟悉的301實驗室跟學弟妹分享他的求學歷程、太空夢,以及如今在工研院資通所進行衛星開發,實現了自己學生時代夢想的心情.他同時也引用蔡英文總統在2023年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開幕式上的致詞:臺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衛星」已經成功升空,這是臺灣航太產業的一大步,也是我們對全球氣象觀測及科學研究做出的貢獻。並以新太空 2.0時代已經來臨,由國科會在召開第5次委員會議時,提報「臺灣太空科技發展」的相關規劃內容,將鎖定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應用服務4大市場。市場方面目前國內太空產業相關產值2,158億元,2025年產值將再增800億元達3千億元,2029年太空產業產值有機會上看兆元。目前我國的太空產業尚處於發展中階段,但須注意的是,當前國際產業的發展趨勢,已不再單純以舊產業思維進行布局,除專注於產業上、中、下游以及零組件代工或設計製造等合作模式;更應該注意的是整個太空科技的利害關係人,與市場需求。由於太空科技已不再專屬於國家的重點項目,如能積極鼓勵民間參與者(例如:新創公司、創投或企業創投等)投入太空科技相關事業,較有機會形成一定數量的商業化太空科技公司,進而出現太空產業的生態系,相關應用與服務也才能更多元,……..等相關資料,讓學弟妹了解太空產業的重要性與未來性,鼓勵學弟妹勇敢選擇創新的太空科技! 接著,楊哲明工程師也為學生們進行一場教學性質的演講,帶領學生第一次接觸關於衛星通訊中很重要的編碼和解碼課題.衛星運行在太空的範圍,因此會受到高能粒子與輻射的照射,使得傳送的資訊可能會發生錯誤。如何減少資料錯誤、檢測出錯誤的發生並在接收端更正是衛星通訊需要納入考量的重點。演講以目前通訊上最為流行的錯誤更正碼 --- 低密度奇偶檢查碼(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為例子,說明如何進行編碼,並在解碼時修正資訊傳送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執行單位:應用物理暨化學系
活動日期:2023/12/09



臺北市立大學 版權所有 © 2020 University of Taipe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