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 Hub】陪伴畫室:學習•陪伴•共融的臺北藝術行動計畫-金工藝術創作技法培力I

一、重點描述 本週是金工創作工作坊的第一堂課,學生在此之前需完成講師指定之作業,並準備好作品的部件材料。課程的重點在於金工技法,講師師首先講解了如何尋找打鉚釘的位置以及設計關節活動的方式。接著,講師介紹吊鑽的使用方法,並提醒學生注意相關事項。 在課程中,講師耐心地逐一協助學生進行銼修和拋修,幫助他們用銼刀修整作品的表面與邊緣,並使用吊鑽進行打磨,以提升作品的精緻度。為了讓學生更清楚不同砂紙對作品表面效果的影響,講師展示了240號、400號和600號砂紙所打磨出來的物件,讓學生具體感受到細膩度的差異。 課程結束前,講師開設了回家作業,要求學生利用砂紙卷對作品的面與邊進行打磨,以進一步提升作品的質感和美觀。這堂課不僅增強了學生對金工技法的理解,也激發了他們對創作過程的熱情。此外,受訓練之學生,未來可將此技能應用於實踐場域中,嘗試開設基礎的金工創作教學課程。 二、運作成果 在本堂課中,學生們展現出強烈的學習熱情與專注力,課程的運作成果顯著。為了準備這堂課,學生們在課前積極完成講師指定的課前作業,並準備好所需的作品部件材料,為整體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課程中,講師詳細講解了金工技法,包括如何尋找打鉚釘的位置和設計關節活動。學生們全神貫注地聆聽,並積極提問,展現出對知識的渴望。當講師介紹吊鑽的使用技巧時,學生們的眼神中流露出興奮與期待,隨後紛紛拿起工具開始實作。 在使用吊鑽的過程中,學生們專注地調整手中的工具,小心翼翼地觀察每一次打磨的效果。他們聚精會神地跟隨老師的示範,並在遇到困難時請求指導。老師耐心地一對一輔導,增強了學生的信心和技能。 在銼修和拋修環節中,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投入。他們用銼刀修整作品表面時,神情專注,彷彿時間靜止。講師展示不同號數砂紙打磨後的效果,使學生直觀感受到細膩度差異,激發了他們對細節的重視。

執行單位:教學發展中心
活動日期:2024/10/21



臺北市立大學 版權所有 © 2020 University of Taipe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