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SDGs
回首頁
關於SDGs
活動紀錄
年度報告
北市大
English
【USR】「你我共好」的善循環—社區永續的倡導、關懷與場域經營-台日交流會議-「大學的地方貢獻」
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本計畫第二次與來自日本的淡野將太教授,進行一場聚焦「大學的地方貢獻」主題的交流會議,此次會議旨在探索台日雙方如何在高等教育領域中,透過大學與社區的連結,推動永續發展,並展現大學在地區治理與社會創新的可能性。 淡野教授以其多年研究與實踐經驗,分享了日本地方大學如何從教育與研究資源出發,將學術與實踐結合,為所在地方創造附加價值,淡野教授提到,日本許多大學透過深化地方需求的理解,逐步建立「大學-社區協力」的框架,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亦推動了地方經濟與文化的永續發展,淡野教授舉例說明,透過共同制定社區問題解決策略,地方居民能更積極參與,並逐步從「接受服務者」轉變為「共創方案者」,這正是大學與地方雙向賦能的核心。 在交流討論會議中,計畫團隊也分享了「你我共好」計畫本年度的實踐成果,如表達性藝術治療、心理健康支持與教育培力等議題深入及實踐,並特別注重如何將專業服務移轉至社區,促進在地居民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減少對專業人員的依賴,實現「共生共好」的願景。 同時,計畫團隊也強調,與地方組織如永和民權社區發展協會的合作,不僅促進了跨部門的合作,更成功展現了社區資源整合的實效,雙方討論中,淡野教授提出了台日合作的可行方向,包括透過學術交流與學生交換計畫,深化文化理解與地方創新模式的探索。淡野教授指出,本計畫的實踐模式,展現了如何在都市化背景中,平衡教育資源與地方需求,是日本地方大學在都市地區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寶貴借鏡,同時雙方也討論了未來合作研究的可能性,如共同開展社區永續發展的社會影響評估,或探索不同文化脈絡下的社區參與策略。 會議尾聲,與會者一致認為,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不僅是教育與社會服務的結合,更是一種推動全球與在地連結的具體方式,透過台日雙方的交流,深化了彼此對地方貢獻的理解,也為大學如何成為地方與世界的橋樑,提供了更多啟發,未來本團隊期待與淡野教授及其團隊持續交流,共同探討更多元的合作模式,為社會創造更深遠的影響力。
執行單位:教學發展中心
活動日期:2024/12/09
臺北市立大學 版權所有 © 2020 University of Taipe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