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好.共好.烏托邦

本展結合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與藝術實踐,呈現一位基層教師對理想教育場域的深刻想像與具體實踐。 從教育現場到藝術創作 創作者陳忠信身為國小教師,長期觀察教育現場的理想與現實落差。面對資源失衡、行政負擔與親師溝通等困境,他選擇以藝術創作結合生成式AI技術,將內心的教育理想視覺化。展覽包含21張AI生成影像、1件3D列印微縮校園模型、1件聲音裝置及1部影像作品,系統性呈現「數位夢境」「大同之校」「家校和樂」「共融詩篇」四大主題系列。 生成式AI的藝術實踐 本展大量運用ChatGPT、Stable Diffusion、Adobe Firefly、Sora、Veo2等生成式AI工具,透過精心設計的提示語(prompt)與後製整合,創造出融合科技理性與人文溫度的未來教育場域。創作過程體現AI作為「創作夥伴」而非「主導者」的定位,保持藝術家主體性的同時,展現科技輔助創作的可能性。 四大系列亮點 • 數位夢境系列:打破傳統教室框架,呈現透明開放、科技與自然共生的學習空間 • 大同之校系列:以立體模型建構「未來森活國民小學」,實踐資源公平分配理念 • 家校和樂系列:透過聲音裝置捕捉親師對話的情緒轉化,重建信任關係 • 共融詩篇系列:以影像敘事呈現「差異尊重」與「共學共好」的教育願景 學術與社會意義 本展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對當代教育議題的視覺化回應。作品回應十二年國教「自發、互動、共好」核心精神,並引入卡爾·曼海姆(Karl Mannheim)的烏托邦理論,探討教育作為激發社會想像與行動的理想實踐。創作者也在論文中反思未來將AI創作策略導入教學的可能性,期許藝術、科技與教育之間開展更多對話。

執行單位:視覺藝術學系
活動日期:2025/10/09-2025/10/15



臺北市立大學 版權所有 © 2020 University of Taipei. All Rights Reserved.